標題:

全世界最長的冰何是?

發問:

全世界最長的冰何是?

最佳解答:

世界上最長的10條冰川中有8條在南極。其中最長的是蘭伯特——費希爾冰道,總長為513公里,是1956~1957年間由澳大利亞極地考察家發現的。格陵蘭的佩得曼冰川是北半球最大的冰川,它伸入大海40公里。 這些最大冰川的冰來自覆蓋南極洲和格陵蘭的大冰蓋。格陵蘭的誇拉亞克冰川移動速度最快,每日流動20~24米。 壯觀的冰川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可見到。最長的喜瑪拉雅冰川是喀喇崑崙山脈的下辰冰川,長78公里。在喜瑪拉雅山脈,希斯帕和比亞福兩條冰川匯合成一條122公里長的冰道。 北美阿拉斯加、亞洲的帕米爾高原、紐西蘭及阿爾卑斯山脈的冰川都在世界最長的20條冰川之列

其他解答:

蘭伯特——費希爾冰道>>>>>>>>>>>>>>>>>|||||一、冰河的形成 高緯和高山地帶,氣候寒冷而積雪不消,一定厚度的積雪經過積壓形成冰河冰,在壓力和重力的影響下開始移動,即形成冰河,通常要積冰達三十公尺以上。 二、冰河的種類 (全世界冰河大部分為極區的大陸冰河,其餘則為高山地帶的山岳冰河) (一)大陸冰河: 分布在高緯陸地,以壓力、擠力為主要營力,由中心向四周移動, 規模較大,移動速度也較快。 (二)山岳冰河: 分布在高山地帶,以重力為主要營力,沿河谷地由高處向低處移動, 規模較小,移動速度較慢。 山岳冰河 三、冰河作用 (一)冰河侵蝕: 1. 冰拔作用:冰河運行時對地表突出岩塊或凍裂疏鬆岩快進行挖拔。 2.冰蝕作用:冰河形成時,其底部受壓融解的水流入裂隙,因凍裂作用使冰河床產生破碎岩塊,破碎岩塊隨著冰河移動,與冰河一起侵蝕冰河床及其兩側的岩層,產生不同的冰蝕地形。 (二)冰河搬運與堆積: 1.冰河的搬運堆積物及其所形成的地形通稱冰磧。 2.冰河所帶之物體,大小不如河流之均齊,故堆積物淘選不良。 3.冰積作用:冰河進入較暖和地區而消融,這些被冰河搬運的碎屑物便產生堆積,形成冰積地形。 四、冰河地形 (一)冰蝕地形: 1.擦痕:冰床下的底岩或夾運的冰積石上,常因磨蝕留下與冰河流向一致的擦痕。 2.冰斗:冰川侵蝕出來的半圓形窪地。 3.刃嶺:冰斗間相接時,於相接觸易形成尖銳如鉅齒之分水嶺,稱為刃嶺。 4.角峰:冰斗間的尖銳山峰。 5.冰蝕湖:冰河消融後,冰蝕成的窪地,積水成湖,為冰蝕湖,如冰斗湖、槽湖等。 6.冰河槽:由谷冰河之過度下刻作用及加寬作用所造成之谷,橫剖面成槽狀或U字型,乃稱冰河槽,又稱U型谷、冰蝕槽。 7.冰河階梯:冰河槽之縱剖面並未均夷,故高低不平,其谷床往往成階梯下降,稱為冰河階地。 8 .懸谷:冰河主支流之下切營力大小不同,因此匯流點河床高度不等,造成不協和之高懸支流谷,稱為懸谷。 9.峽灣:冰河槽因過度下刻作用或海侵而沉溺於海底,成特殊的河口灣,稱為峽灣。 10.冰蝕平原:大陸冰河範圍廣大,冰層特厚,經常期冰蝕作用候,則可形成大範圍的冰蝕平原。 11.羊背石:地殼堅硬岩層受冰河侵蝕後,形成一群圓丘,有類群羊伏臥其間,故稱羊背石。羊背石之向側受冰河壓磨傾斜較緩且光滑,面有擦痕。背側則較陡,受冰拔作用則崎嶇不平,由擦痕方向可看出冰河移動的方向。 (二)冰積地形: 1.冰磧平原:冰河消蝕時,部分碎屑物直接沉積,形成大小混雜、層次難分的冰磧,冰磧廣布時,形成冰磧平原。 2.漂石:遠地運至然後殘留於地表的孤立巨礫,稱為漂石。 3. 漂礫列:漂石之成列狀分布者,稱為漂礫列。 4.冰磧丘:冰磧物沉積形成突起山丘。 5.冰磧湖:冰磧低地積水成湖。 6.端磧:冰河融化後,冰磧物在冰河覆蓋區的最前端,堆積成弧形小丘。 7.鼓丘:端磧後數公里處,常有許多橢圓形磧丘群,長徑與冰河流向一致,為鼓丘。 鼓丘 蛇丘 8.蛇丘:冰川底部不一定與地面接觸,常有融冰水流在冰川底部暗道,此種冰底水流把砂礫堆積成細長蜿蜒如蛇的砂礫丘。 9.冰緣湖:端磧攔蓄融水,使窪地積水成湖。 10.外洗平原、外洗扇:冰川融化後被流水搬至他處沉積之砂礫,若堆積於冰河前緣,成沖積扇狀者,稱外洗扇。外洗扇聯合可行成外洗平原。 11.冰鍋:堆積於外洗平原之冰塊消融時,冰中砂礫物質下沉而成之甌洞,為冰鍋。 資料參考j:http://mail2.tmtc.edu.tw/~ss9204033/glacier.htmAC82835628592A17
arrow
arrow

    王聖裕姚遼龔財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